概 述
骨髓腔输液技术发展历史
1、1922年,哈佛大学Drinker C K(1894.12.12~1972.10.19)教授进行动物外周血出现骨髓细胞相关因素研究时发现,灌注流出液有骨髓细胞,加入肾上腺素后,流出骨髓细胞减少。因此,设想出IOI。
2、1934年,瑞典医生Josefson将IOI应用于临床。通过IOI途径,将浓缩肝制剂或肝提取物输入成年恶性贫血患者体内。
3、1936年,美国费城杰夫农医学院医学系Tocantins LM等在兔骨髓移植实验中发现,在长骨骨髓腔近端注入5mL生理盐水,在其远端仅能获得2mL。说明骨髓腔能够吸收生理盐水。
4、1941年,Tocantins MD首次将IOI用于新生患儿急救。
5、1944年,Bailey为避免胸骨穿刺的致命性后果,设计一种特殊保护胸骨套管针,避免胸骨穿刺针进入纵隔。
6、二战期间,利用IOI成功救治4000多名伤员。
7、后来由于静脉穿刺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IOI逐渐被遗忘。1984年,Orlowski在印度救治霍乱患者时发现,建立静脉通路有困难,于是使用IOI,挽救了大批患者,特别是霍乱患儿的生命。
8、198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批准将IOI列入儿科急救复苏程序。
9、199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郭爱梅等采用IOI救治12例重症患儿。这是我国首次报道IOI。
10、2007年,济南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医生张吉新将IOI技术用于交通伤院前急救研究,发现该技术在使患者血压回升和输液速度上与传统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后数年,开始对IOI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骨髓腔解剖结构
骨髓腔位于长骨(如肱骨、股骨、胫骨等)和扁平骨(髂骨、胸骨等)内。骨髓存在于长管骨骨髓腔和骨松质腔隙内。骨髓为富含多种类型细胞及网状结缔组织构成,形似海绵。
根据骨髓结构和外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正常成年人,红骨髓与黄骨髓各占一半。
(1)红骨髓:胎儿及婴幼儿长管骨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量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为柔软富有血液的组织。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红骨髓越来越少。成年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分布在扁骨(颅骨、胸骨、肋骨、髂骨)、椎骨、锁骨、肩胛骨及长骨骨骺骨松质内。除造血功能外,红骨髓还有防御、免疫和创伤修复等多种功能。
(2)黄骨髓:黄骨髓是红骨髓逐渐脂肪化形成,含大量脂肪组织,无直接造血功能,仍含有少量幼稚造血细胞团,保持着造血潜能。在某些病理状态下,黄骨髓可重新转化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年龄越大,黄骨髓越来越多。
适应症及禁忌症
骨髓腔输液常用解剖部位
2.1胫骨近端:沿胫骨粗隆内侧2cm处。
如何寻找胫骨粗隆:髌骨下缘两横指即约3cm处,其内侧约2cm沿着胫骨平面。
2.2胫骨远端:成人:内踝关上3cm,约2横指 婴幼儿/儿童:内踝上1-2cm,约1横指。
2.3肱骨近端:
①将患者的手放在肚子上(肘部内收肱骨内旋)。
②将你的手掌放在患者肩部前面。你手掌下面感觉像“球”的区域大致是目标区域。即使在肥胖患者,如果你向深处按压也应该能感觉这个“球”。
③将一只手的尺侧垂直于腋窝放置。
④将另一只手的尺侧在上臂侧面沿中线放置。
⑤将你的双手拇指放在患者上肢上。定位肱骨近端穿刺的垂线。
⑥从肱骨到外科颈之间深触诊。穿刺点位于大转子最突出的部分,外科颈上方1-2厘米。
进针的角度
进针角度:
肱骨: 从平面往后下方成45度角刺入穿刺针套件。
胫骨: 与骨成90度角进针穿刺。
骨髓腔内输液装置的分类
儿童及成人骨髓腔穿刺
操作流程
以应用最多的胫骨近端穿刺为例,骨髓腔内穿刺步骤如下:
常见并发症
关于骨髓腔输液技术知识问答
1、为何选择骨髓腔作为输液部位?
11、哪些情况下选择骨髓腔内输液?
12、骨髓腔内输液穿刺成功的标志?
13、骨髓腔内输液护理要点?
答1. 建立通道时:穿刺前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包括穿刺部位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等。此外,妥善固定,以避免移位、脱出也是骨髓内穿刺的重要问题。
2. 输液期间: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屈曲。躁动者适当予以约束固定,以免穿刺针穿破皮下或骨膜下造成液体外渗。
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血供、运动感觉及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皮肤变色等感染征象。骨髓内输液期间保持输液通畅,不畅时可通过转动穿刺针头或用含有肝素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以防管腔堵塞。
3. 掌握最佳拔针时机:长时间放置输注是骨髓炎的重要相关因素,骨髓输液超过 12 h 骨髓炎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应严密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及体外循环情况,并有效评估外周静脉的条件,以利于最短时间内建立有效外周静脉通路。骨髓内输液持续时间应小于 24 h。
4. 拔针后:拔针后按压,并用无菌纱布包扎穿刺部位。穿刺侧肢体制动静卧并继续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肿胀、感染等征象及下肢活动情况。
14、抢救时三种静脉通路的对比?
摘自于:急诊时间
微信二维码
手机站二维码
Copyright@2014-2016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文-Made in China版权所有,地址:中国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延南路11号10F 客服热线:+86-029-623186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备案号: 陕ICP备14002010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陕)-非经营性-2015-0003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陕20150106